传承岐黄薪火,一个有质地有温度的公众号
艾御享堂
2013年,我在哥德堡治疗了一位腹胀患者。男,26岁,身健体壮,眠、纳及便均基本正常;患者无痰咳,无嗳气,无烟酒嗜好,全身上下无任何痛点;自觉胃脘至少腹胀闷不舒已半年,夜里常会因腹胀而醒。刻诊:舌象正常,脉沉而缓。曾服西药马丁林、多潘利酮等未见效果。后又服保和丸、舒肝和胃丸、四磨饮子等中成药,症状亦未见任何改善。图片
当下为其腹诊:无压痛,无宿便,唯腹肌张力略有增强,别无他征。进一步了解,患者性格平和,不好生气,事业颇顺遂。但是平日工作压力大,精神比较紧张。再有,时逢夏季,患者比较喜好冷饮。四诊几乎无任何有意义的指征,治疗一时竟无从下手。但仔细思之,茫然中又似乎有些蛛丝马迹:脉沉缓应当和喜好冷饮有关,冷饮属阴,常饮必伤及脉络,故脉沉而缓;精神紧张压力大,属思虑范畴,思虑过度会伤及脾胃。又胃属足阳明,对应同名手阳明大肠。中土之位,喜暖畏寒,寒滞胃脘,则胃气难降,脾气难升。虽有保和、四磨辈消食导滞、温中下气,无奈寒性收引,四磨温中力道有限。因我当时是去朋友家做客,随身针灸包里只带了两盒毫针。患者是朋友的亲属,朋友就说:“要不你就给他扎两针吧?”我说:“试试看”。取穴:中脘、关元、水道(双)、太冲(双)、期门(双)。刺法:均以三寸毫针,中脘、关元、水道直刺;太冲、期门斜刺。先刺期门两穴,得气后起针。再刺太冲两穴,得气后起针。继而再刺中脘、关元、水道,针要慢进,得气后留针20分钟,不捻转,不提插。起针要快起,出针后,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2分钟以上。本案例患者,当我中脘按下针时,病家即感有小股气流自胃中扰动作响,胃中胀感顿然若失。针刺关元、水道,热感随针而至,肠鸣汩汩有声,腹中胀感已十去六七。针刺结束,患者感觉往日工作紧张及精神压力,好像都已经不复存在,浑身上下非常舒服。我嘱咐其隔日到我诊所里再扎一次。结果第二天,患者电话告知:胃胀腹胀都已不复存在,现在身体感觉非常轻爽。讨论:对于肠胃疾病等气症,治疗上到底应该用药还是用针?哪种方法来得更快?几年前我还经历过一个胃痛患者,男,62岁。自述:初春的一天,吃了一碗汤里带着冰碴的冷面,当时就感觉胃里有些拔凉,结果半夜时就胃疼的床上翻滚。当时喝了热姜水,吃了止痛药,才勉强入睡。第二天找到我,一看其面色乌青,四末发冷,切其胃脘,毫无温度,身形弓腰恐背,一副寒凉之象。自觉胃中如坠冰块,又硬又冷,有种濒死感。我当时就想为其开破格附子理中汤,谁知患者死活不想喝汤药。无奈之下,只能为其针灸。选穴:上脘、关元、神阙、足三里(双)、复溜(双)。刺法:除神阙1.5寸毫针外,余皆用三寸豪针。足三里、复溜强刺激;神阙、关元、上脘穴,不捻转,不提插。关元、上脘起针后,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2分钟以上。针后,上脘、中脘、建里区域,以双孔灸盒重灸60分钟。如此针艾并用,共治疗10次,患者才完全康复,发誓以后再也不敢吃冰冷食物了。分析此病例,患者尽管已是6旬老人,发病急骤,症状较重,但病后并未延误,故所患之疾仍在气分,尚未入血。加之治疗及时,治法得当,患者方得以迅速康复。体会:腹募穴与背俞穴相对应,背俞穴通常用来治疗实证、热证及血分证;而腹募穴多用以治疗虚证、寒症及气分证。肝胆肠胃之病,证在气分时,如果手法得当,针刺来的还是比较快,往往针到病除,甚至许多时候堪称完美。但如病入血分,则非汤剂不能荡涤。也许,针药并举不失为良策,但熟话说得好:'术业有专攻',对于患者而言,良策也许不一定就是上策。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非专业医生请勿试针试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